旅遊心得
這週要開始講重點了──此次旅遊心得。 概略想一想,計有以下七點: 一、物價高昂 搭乘地鐵的基本費是兩百元(日幣,以下皆同),坐火車動輒六、七百元,大眾交通費是台灣的三、四倍。 啤酒、汽水、礦泉水……,大約是兩倍。 一般的物價都在一點五倍以上。 總之日本的什麼消費都貴。 不出國無法體會,台灣的什麼東西都便宜……,而且是好便宜啊! 二、地狹人稠 大部分日本人居住的房舍都是一小棟一小棟──門面很窄、縱深不長、住宅區的巷弄普遍也窄,使用的建材看起來又不太牢固,充分證明這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國家。 特別在小地方、小城鎮,這特性尤其明顯。 難怪兩年前日本東北部的大海嘯,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! 三、生活態度嚴肅、自律性強 從幾個小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民族個性: (一) 沒人邊走邊吃:整整七天我不曾見過一個日本人一邊走、一邊吃,或是一邊喝什麼。甚至在街邊的石座、木椅,幾乎也看不到這情形。不在公共場所吃喝,可能是日本人從小所受的教育。 (二) 衣著色彩沉悶:日本男人幾乎「完全不穿」色彩鮮艷的衣服。特別是上班日,放眼所見都是黑色、深藍、灰色系的西裝,再配上一件淺色襯衫──這好像是全國男性的制服。縱然在假日,街頭也很難看到身著大紅大綠的日本成年男人。 (三) 環境整潔:我在德國時,曾感嘆德國小鎮的自律。不過,那只是小鎮;等進入不萊梅那種現代化的大都市,某些區域也擺脫不了髒亂的毛病。然而這次在日本,大街小巷我不知走了多少地方,從沒見過一次髒亂的景象。 (四) 講話輕聲細語:特別是在公共場所,很難看見一個日本人旁若無人地宏聲談笑。甚至一般市民居住的巷弄,經常靜到讓我以為他們全部外出度假了。有一次走在狹窄的單行道,我們幾個談笑自如,猛一回頭,發現身後竟然默默跟著一輛計程車,也不知慢慢跟了多久,居然連喇叭都沒按一聲。 不過呢,凡事都有兩面。 日本人生活態度嚴肅、自律性強,好的方面是社會井然有序,私底下他們內心之壓抑,又豈是外人所能體會? 例如日本的性行業極其發達──AV女優的怪異現象,全世界哪個國家存在? 此外,日本抽菸人口很多,下班後多半也會喝幾杯再回家,許多西裝革履的上班族甚至醉臥街頭──這一切,不全是他們發洩壓力的管道? 回國以後,看到小兒子到台北上班的隨性穿著──七分褲、圓領運動衫、球鞋,我只能搖搖頭,發自內心說一句:台灣實在是自由過頭的地方! 四、誠信待人 我在日本旅遊七天,到過那麼多大大小小的地方,進過許多商店,接觸過各年齡層的日本商人。他們一聽我說話,就非常肯定我是國外來的遊客──這種人,通常一生只會來店消費一次。 在中國社會,老闆藉機哄抬物價,想狠宰一票的機率有多少? 可是在日本,我從不曾因為是國外遊客的身分而被訛詐。 甚至最後一天到了關西空港,通關後在免稅商店看到前一天在大商場購買的伴手禮(和菓子),同一款式的售價居然還便宜五十元! 機場免稅品店的「土產」,比人潮洶湧大商場的售價還便宜──除了日本,這現象哪個國家看得到? 五、精益求精的做事精神 日本人不管做什麼事,都抱持著精益求精的精神。 甚至妓女都如此! 又好比餐飲業,路邊賣給觀光客的攤販不算,只要擁有一家店面,門口掛一塊招牌,管他店大店小、做什麼、賣什麼,我沒碰過一家水準不夠的餐廳。 不單這次,以前三次去日本的經驗都如此。 說衛生是衛生,說服務是服務,說口味是口味,價格也絕不會讓你嚇一跳! 精益求精的精神發展到極致就出現許多精緻的行業。 底下十五張相片,每一張都攝自某一家商店,他們全是某一類商品的「專賣店」:
相片一:精緻的小佛具,每一樣售價都在幾萬元
相片二:各式各樣醃漬菜
相片三:精緻的小甜點(和菓子)
相片四:販售與狗有關的玩偶
相片五:販售與貓有關的玩偶
相片六:販售各式各樣的紅茶
相片七:五花八門的手杖
相片八:只賣筷子也能開一家好大的店
相片九:賣襪子就能生存?
相片十:扇子專賣店的利潤應該更高吧?
相片十一:手工縫製的各式女用小皮包(口金包)
相片十二:連雞蛋也能成立專賣店(販賣各地有名氣的雞蛋)
相片十三:各式各樣、千奇百怪、大大小小的刀
相片十四:帽子專賣店
相片十五:毛筆與墨
一家商店只販售一種商品,這代表了什麼?
如果到餐廳,菜單拿出來,五花八門的什麼都賣──壽司、義大利麵、炸雞、漢堡、炒飯、炒麵、水餃、牛肉麵……,我奉勸你這種餐廳不試也罷! 樣樣行就是樣樣都不行──切記! 可是,如果某家餐廳只賣一樣商品,好比說大腸麵線,而且一賣幾十年還能不倒店,我保證它有一定的水準。 商品越少代表的是水準越高,否則它如何生存? 日本存在如此多種類的專賣店,正代表他們精益求精的做事精神! 六、篤信宗教 宗教信仰在日本文化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。 好比說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神社(相片十六)。
相片十六:這種小神社在日本隨處可見
日本神社、廟宇的普及度,大大超越我在國內所見。
至於日本有點歷史地位的大小廟宇,保持之完整、之恢宏、之令人肅然起敬,也是國內所不及。 再舉一個更現實的例子。 每逢台灣的廟宇有什麼重大祭典活動,都是由哪一類人主導、參與──仔細想想這問題。 日本宗教的重大祭典,又是由哪一類人主導參與呢? 這次赴日期間,十月二十二日正逢京都舉辦某種祭典(抱歉,我看不懂;查網路資料,應該是鞍馬火祭,然而我又沒看到火祭中應該出現的「火把」)。 不巧那天我人在大阪,未能恭逢其盛。只好透過電視轉播,從螢幕截取了幾張畫面。 底下請一邊看我截取的畫面,一邊聽我解釋:
相片十七:這是廣大民眾參與,而不是少數神棍進行的活動
相片十八:甚至小朋友也穿上祭服熱鬧參與
相片十九:看看年輕女孩的舞蹈
相片廿:瞧瞧年輕男孩的妝扮與吶喊(事後他們的嗓子都啞了)
相片廿一:當然更少不了成年男子的汗水
相片廿二:瞧瞧這位老兄多賣力
相片廿三:眾人聲嘶力竭地吶喊,發音類似:Sorry,優優桑、Sorry,優優桑、Sorry,優優桑……(不知道是什麼意思)
相片廿四:一座又一座華麗的神轎,活動從白天進行到晚上
看到這,你能體會中、日宗教祭拜活動的差異嗎?
日本人對宗教的態度,比我們中國人要來得普及、虔誠! |
七、華夏文化的繼承者
這是一個非常嚴肅,也令人非常難過的話題。
請有心理準備:日本才是正統華夏文化的繼承者!
我知道,這句話很傷人心。
可是抱歉,這是發自我內心的聲音。
從哪些現象能夠支持我的觀點呢?
(一) 建築風格
先前諸位看到日本眾多廟宇、宮廷的建築相片就省略不談──毫無疑問,那些全是仿唐建築的代表。
此處我們不妨再看看日本的民間建築(相片二十五至三十四)。
這是一個非常嚴肅,也令人非常難過的話題。
請有心理準備:日本才是正統華夏文化的繼承者!
我知道,這句話很傷人心。
可是抱歉,這是發自我內心的聲音。
從哪些現象能夠支持我的觀點呢?
(一) 建築風格
先前諸位看到日本眾多廟宇、宮廷的建築相片就省略不談──毫無疑問,那些全是仿唐建築的代表。
此處我們不妨再看看日本的民間建築(相片二十五至三十四)。
相片二十五:京都的佛具店
相片二十六:京都市某一戶住家的屋簷
相片二十七:京都一所大學的校門(靠近八坂神社)
相片二十八:像不像西安的古巷?如果在這兒為中國古裝武俠片取景,背景還滿搭配的吧?
相片二十九:這裡像是在日本,或是在西安呢?如今的西安,有類似的景觀嗎?
相片三十:奈良的一棟建築物
相片三十一:幼稚園的建築也呈現唐式風格
相片三十二:奈良街景一角。右邊那棟房子有沒有古色古香的感覺?
相片三十三:奈良JR火車站(右邊那幾位紅衣女是選舉拜票部隊)
相片三十四:奈良某一戶住家
講句不誇張的話,大陸所有著名景點(除去特別高的地區,如西藏,因為我有高山症),退伍這十餘年我幾乎全去過。
我從不曾在大陸的某一個城市,目睹唐式建築的規模、品質、數量,能夠和日本的京都或奈良相比。
(二) 書法受重視的程度
書法是中國的傳統藝術,也是中國人引以自豪的文化。
如今呢?
哪裡的中國人還重視書法?
接下來一連串的書法字跡,是此次我在日本所見各商家的招牌,我一張一張拍下來,再剪接如下:
我從不曾在大陸的某一個城市,目睹唐式建築的規模、品質、數量,能夠和日本的京都或奈良相比。
(二) 書法受重視的程度
書法是中國的傳統藝術,也是中國人引以自豪的文化。
如今呢?
哪裡的中國人還重視書法?
接下來一連串的書法字跡,是此次我在日本所見各商家的招牌,我一張一張拍下來,再剪接如下:
瞧瞧這些在日本隨處可見的商店招牌,他們是不是很重視中國的傳統書法?
不僅商店招牌,有的餐廳的菜單(相片三十五),或超商的購物袋(相片三十六),也看得到書法的痕跡。
相片三十五:奈良板焚屋的菜單
相片三十六:某超商的購物袋
回到國內,我們商店的招牌又是什麼模樣?
充斥在台灣街頭巷尾的商店招牌(有機會出門,請抬眼瞧一瞧),絕大部分是如此:
台灣絕大部分都是運用現有的「電腦美工字」。
此處所說的「絕大部分」,大約佔了百分之九十。
特別要說明,很多看起來像是書法字,其實也是電腦美工字。
因為現今電腦的功能無與倫比。
好比說以下全是電腦美工字的「基本字型」:
充斥在台灣街頭巷尾的商店招牌(有機會出門,請抬眼瞧一瞧),絕大部分是如此:
台灣絕大部分都是運用現有的「電腦美工字」。
此處所說的「絕大部分」,大約佔了百分之九十。
特別要說明,很多看起來像是書法字,其實也是電腦美工字。
因為現今電腦的功能無與倫比。
好比說以下全是電腦美工字的「基本字型」:
除了基本字型,電腦還具備各種變形功能,再配合設計師的電腦繪圖技巧,電腦美工字的型式就變化萬千了。
然而不管怎麼變,它就是生生硬硬,缺乏藝術與生命的電腦字。
書法在中國社會早已式微。
你幾時見過書法比賽?或親自參加過?
我在小學的時候,大約四十六年前,曾經代表班上參加全校書法比賽。
自那以後,一直到今天,我不僅沒參加過,我甚至沒聽過身邊的哪個單位舉辦過書法比賽。
我的兒子和女兒整個求學過程中,完全沒接觸過書法。
在台灣,如果要求老師教書法,首先師資就有問題,其次學校會問:聯考要考書法嗎?
可是在日本,小學三年級開始必須學書法,學校也會在新年之初舉辦「新年試筆大賽」。
比賽通常在一月舉行,所有學生都要參加。每個年級的書法內容都有一個命題,例如「今年的願望」、「快樂的一年」。比賽優秀的作品會頒給金獎、銀獎等獎勵,傑出作品還會在校內進行展覽。
新年試筆大賽的經典之作,是在東京武道館舉行的全國競賽,參賽者多達三、四千人,年齡從七、八歲到七、八十歲,每位參賽者都趴在地上,使用毛筆寫下對新的一年的祝福(相片三十七、三十八)。
相片三十七:認真參加比賽的小女孩
相片三十八:寫完以後,所有參賽者舉起成品
日本對書法的重視,還可以從另一個現象看出來。此次在奈良,僅僅一條街,我居然看到三家販售毛筆與墨的專賣店。
如果在台灣,別說一條街出現三家,即使全城只有一家,如果只賣毛筆和墨,其他什麼商品都不賣,可能生存下去嗎?
和注重書法的日本人相比,自稱「龍的傳人」的我們,能不慚愧?
(三) 人民勤奮、誠實、有禮有序
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什麼?
不就是勤奮、誠實、有禮有序?
今天兩岸的中國人,有多少還具備這些美德?
然而大部分的日本人,仍保有這美好的作風,而且以此為榮。
如今在台灣,誠實往往是「笨」的代名詞啊!
(四) 傳統的日本崇尚華夏文化
中、日關係曾經有多好,日本人又是如何崇尚華夏文化,講給今天的年輕人聽,可能大家都無法相信!
講一件歷史往事,或許能改變年輕人的觀念。
中、日關係最密切、最和諧的時期是宋朝。
宋朝分北宋與南宋。
北宋是宋朝的前段,建都汴梁:後因金國入侵,宋被迫遷都臨安,史稱南宋。
南宋最終為蒙古(元)所滅,其滅亡的標誌是崖山海戰──除了十餘萬大軍盡沉海底,大臣陸秀夫更背負年僅八歲的小皇帝投海而亡。
消息傳到日本,舉國震驚,日本天皇竟然下令全國戴孝追悼南宋小皇帝!
很難令人相信,但卻是鐵一般的事實。
這充分說明當時日本和中國的關係有多麼密切。
至於日本對華夏文化的嚮往,一直到今天都看得到它的影子。
例如中國發明的圍棋,如今在日本發揚光大。
日本流行的花道源自唐朝的禮佛,因為虔誠的信徒在佛像前供奉鮮花,必須先想盡方法讓花朵插得美麗端莊。
至於講究喝茶禮儀的茶道,那也是從宋朝流傳過去。
元世祖忽必烈消滅南宋,對日本而言,代表了一個偉大、文明、友好的民族被蠻族所滅。這令日本人痛心疾首,進而激發出敵愾同仇,不僅拒絕向元朝稱臣,還輕蔑蒙古人,稱之為「元寇」。
元世祖忽必烈是誰?他怎會容許小日本如此張狂?
一怒之下,元世祖兩次出兵征日。
這是中國漫長的五千年歷史當中,唯二征日的紀錄。
第一次在西元1274年。當時南宋未滅,蒙古佔據中國半壁疆山,元世祖派兵三萬餘人征日,卻因颱風鎩羽而歸。
第二次在西元1281年。那時南宋已滅亡兩年,元世祖派兵十四萬七千人征日。
之所以兵力暴增,是因為其中包含南宋降元官兵十萬人。
不幸的是,此次征日再度遭遇颱風來襲,元軍大部分船隻遭到摧毀,最後得以返國的人數不及出兵的十分之一。
殘存的元軍被棄置於日本海灘。
日軍發動全面反攻,俘虜官兵數萬人,除了南宋降元官兵,其餘全數在海灘遭到斬首。
存活下來的南宋官兵高達兩、三萬人,他們全數得以留在日本,後來也都成了日本人。
那已是七百多年前的往事。
如今一代生一代,兩、三萬人的子孫又會增加到多少?
旅日期間,我多次坐在人潮洶湧的街邊,冷靜觀察來來往往的人群,心裡老念著一個問題:這些人如果到了北京、台北,除了語言,誰又認得出他們是日本人?
我必須誠實地說:完全認不出來!
這不令人悲,更令人恨嗎?
系出同源的中國和日本,在歷史的作弄下,如今成了不共戴天的死對頭。
假如我們能夠拋開過往的快意恩仇,再度回到宋朝的親密關係,以中國的地大、物博、人多,加上日本的勤奮、誠實、有禮有序,彼此相互影響、相互協助、共同努力,這個世界還有哪個民族可能成為我們的競爭對手?
這是一個很遙遠很遙遠很遙遠的夢。
在這個夢實現以前,中國人若想尋根,要去哪、能去哪、該去哪?
哪裡看得到昔日華夏文化的美?
很令人悲哀,該去的地方不是大陸、不是台灣,而是我們中國人恨得咬牙切齒的日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