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地利(上)


  六年前參加法國旅行團,某天用餐時和同行的一位團友聊天。年近五十的她來自高雄,在學校擔任行政人員,每年都出國旅遊一次。自幾年前她第一次前往歐洲,從此就深深愛上了歐洲,之後所有行程都選擇歐洲。也因此,這些年來她跑了好幾個歐洲國家。
  聽到她的經歷,我十分羨慕,因為當年我還是第一次前往歐洲旅遊。
  羨慕之餘,我向這位前輩誠心請教:「所有去過的歐洲國家之中,妳最喜歡哪一個?」
  我以為她會回答義大利、瑞士、法國、英國等知名國家,沒想到卻是奧地利。
  真沒想到,因為我地理不好,幾乎把奧地利(Austria)想成澳洲(Australia)
  不過,自那天以後,「哪天要前往奧地利」的念頭便盤據在我的腦海。也因此,一晃眼過了七、八年,當歐洲我也去了將近十個國家,和朋友商量今年九月要去哪兒旅遊的時候,我直覺便說:奧地利。
  朋友問:為什麼?
  我講出前面的故事。
  朋友們聽了都點頭。
  於是,我們就決定去奧地利。
  如今旅遊的經驗多了,我曉得旅遊前先研究該國的地理、歷史,對後來參觀會有很大的幫助。因而從決定要去奧地利,我就上網查資料,也買了本專門介紹奧地利的旅遊書籍。這才發現,奧地利與德國有極其密切的關係。
  或更正確地說,奧地利根本就是另一個德國。
  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,九成以上是日耳曼人(標準德國人),一九三八年通過公民投票和德國共組「德意志帝國」,是發動二次大戰邪惡勢力的一分子。直到二次大戰戰敗,奧地利由四個勝利國託管,一九五五年才獨立成為「奧地利共和國」。
  儘管國名是奧地利,其實是德國的翻版。
  想到德國,就想到那個屠殺幾百萬猶太人的邪惡政黨(到了奧地利,經導遊解說,才清楚希特勒是道道地地的奧地利人),以及嚴肅、冷硬、刻板、努力工作、不講究生活情趣、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德國人──這樣的國家值得旅遊嗎?
  我從沒聽過任何朋友推薦德國,也從沒動過去德國旅遊的念頭,這次居然要去奧地利!
  我心裡起了不祥的預感,急忙查看更細的資料。
  奧地利的面積大約是兩個台灣,人口只有八百二十多萬人,國民月平均收入二千歐元(約十萬元台幣),生活水平均世界第五位,地理位置在中歐的南部,沒有海岸線,與八個國家相鄰。境內地勢起伏頗大,阿爾卑斯山貫穿西部和南部,最高峰接近四千公尺,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山地,百分之二十幾的丘陵地,平原只佔百分之十左右。
  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,位於歐洲的中心地帶,又有多瑙河貫穿,絕佳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神聖羅馬帝國(西元一二七八年起)、奧地利帝國(西元一八○六年起),以及奧匈帝國(西元一八六七年起)的首都。經歷七百多年的建設,留下不計其數的雄偉建築,無論是哥德式、文藝復興、巴洛克、新藝術,甚至後現代風格,維也納市區全都看得到。

圖一:中歐地圖

  維也納是中歐最重要也最大的城市之一,號稱「音樂之都」、「歐洲文化中心」、「多瑙河的女神」,培養了無數世界知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,幾個世紀以來都是全世界古典音樂和歌劇的中心,教育、思想、文學、醫學方面也有獨特的地位。
  看到這,我漸漸了解奧地利的偉大,也期待著即將來臨的行程。
  九月底,一個晴空萬里的好日子,我們終於踏上征途。
  這次坐的是直飛維也納的華航客機,出關、行李檢查、飛行都很順利,吃了兩頓飛機餐,看了三部機上電影,十三個小時之後準時抵達維也納。
  才暗自慶幸如此順利,意外就發生了!
  下了飛機,導遊集合全團三十八位團員,除了概略解說通關的程序,還要求團員排成一直線,由他帶頭,先跟檢查官說明隨後拿紅色封套(旅行社發的護照封套)的都是他的團員,如此這般檢查官才不會多問問題,可以加快通關的速度。
  瞧見導遊一副識途老馬的姿態,所有團員毫不考慮地排在他身後。即使三條檢查線中唯獨我們這一線特別長(遠遠超過其他兩線的長度),但是為了順利通關,也沒人轉移陣營。
  卻見導遊一馬當先走上前,把護照交給檢查官。滿心以為他能迅速通關,沒想到檢查官把護照翻過來、翻過去,問了一長串問題,然後一臉嚴肅地指著黃線,要求導遊退出檢查站。
  導遊似乎想解釋什麼。
  那位一臉冷酷,像極了蓋世太保的檢查官,再度重重地指著黃線,沉聲喝令:「退到後面!」
  瞧見導遊退出檢查站,我心裡涼了半截,急忙趨前打探原因。
  原來他的簽證有效期雖是三個月,但只容許入境三十天。而他最近連帶幾團,加上這次,肯定超過天數的上限。
  導遊無法入境,我們這一團人該怎麼辦?
  我一邊排隊,一邊焦急地思考著這問題,許多處置都想到了。例如,打聽團員誰會講德語,由他權充臨時的導遊。想到這,我前後看看所有團員,老的、少的、男的、女的……,這種可能性似乎不高。如果沒人會講德語,可能我這個跑過許多國家、會講英語的團員就要擔任臨時導遊,再透過手機漫遊,不斷和台灣的旅行社連絡,一路由我帶領三十八位團員繼續奧地利之行──想到這可能,我的頭都快炸了!
  可是,如果沒人願意擔任臨時導遊,我們這一團人該怎麼辦呢?總不成就地解散,大家自由行吧?
  我還算熱心的人,心裡已經有了充當臨時導遊的打算。通關以後主動引導其他團員前往行李轉運盤,心想等會兒當所有團員都拿到行李,就開始進行調查與整合的工作。所幸,就在所有團員都拿到行李之際,我們可愛的導遊終於出現了。
  問他如何通關?
  原來是華航以公司做擔保。
  呼,雖是虛驚一場,還是謝天謝地。
  總算所有團員都能順利通關,才是清晨七點半,接著就要展開我們的奧地利之行。

參觀行程

  這趟旅遊雖然號稱八天七夜,扣除飛行時間,實際上完整的參觀行程只有五天(好短,怎麼行前都沒仔細想過?)。
  簡單說明每天的行程如下:
  第一天:午餐以前參觀維也納市區,下午前往克拉根福。
  第二天:穿越奧地利境內最高峰──大鐘山冰川公路,晚上住宿茵斯布魯克。
  第三天:遊覽茵斯布魯克市區,再前往莫札特的出生地,以及以拍攝電影《真善美》而揚名於世的莎姿堡。
  第四天:白天遊覽鹽湖區,晚上回到維也納,在「金色大廳」聆聽音樂會。
  第五天︰全天參觀維也納市區。
  行程雖短,所幸奧地利不大,五天就可以繞著全國兜一圈(如圖二)。雖然算不上深度旅遊,也不至於蜻蜓點水。

圖二:奧地利行程示意圖

  在這種不長不短的行程中,或許我的印象不完全正確,但以下就是我對奧地利的感覺

物價

  第一天到達機場,為了了解物價,我首先檢查通行全球、可口可樂自動販售機的價格。

相片一:可樂一瓶售價二歐元

  沒想到可樂一瓶要價二歐元,相當於新台幣九十六元──比英國希斯洛機場的售價還要貴。
  果然是高生活水平!
  奧地利的物價的確不便宜,街邊喝一杯咖啡、吃一塊蛋糕,加上小費,大約要十歐元。超市買一罐可樂、礦泉水,大約要一至二歐元。蔬菜、肉類、牛奶、麵包等民生必需品,也是台灣的一至二倍。
  不過,有了兩個月前前往英國旅遊的經驗,這次我很快就能調整心態,隨即忘了歐元與台幣「一:四十八」兌換率的事實,而能從歐洲人的角度觀看奧地利的物價──什麼東西都是幾元幾元,挺便宜的,不是嗎?

飲食

  總結這五天對奧地利飲食的印象,只有兩句話:
  一、各式各樣、五顏六色的小玩意,令人看得眼花瞭亂(相片二、三、四)。

相片二:包裹著起司餡的蔬果與海鮮(冷食)

相片三:乾果與蜜餞

相片四:各式小型糕餅

  二、抬得上場面的大菜,沒有。
  相片二、三、四都是「好看」,我買了幾樣試吃,全都「普通」。
  不是我瞧不起奧地利的飲食,單說它的「國菜」竟然是炸豬排(相片五),你就應明白個大概。

相片五:奧地利的國菜──炸豬排

  奧地利炸豬排的做法很簡單,豬肉也沒特別之處,若是和日本料理的炸豬排相比,那可真是「差之遠矣」。之所以能夠成為國菜,實在是「盤中無大將,豬排作先鋒」。
  奧地利的飲食類似德國,到處可見烤麵包、啤酒、起司,以及五花八門的醃香腸和火腿(相片六);習慣的人就是喜歡,不習慣的人吃一、兩次還可以,三、四次就覺得難以下嚥。

相片六:五花八門的香腸和火腿

  很不幸,我是屬於不習慣的人。
  除了一般飲食,維也納的「咖啡館文化」聞名全球。出發前我查過資料,曉得其中最有名的是薩赫(也有人譯成「沙河」)飯店的咖啡館,而這家咖啡館又以「薩赫蛋糕」獨步全國。
  我抱著朝聖般的心理專程前往薩赫飯店,在穿流不息的客潮中花了大約十歐元的價格,點了一杯拿鐵、一客薩河蛋糕(相片七)。

相片七:聞名維也納的薩赫蛋糕

  咖啡的味道還不錯。至於薩赫蛋糕,很抱歉,這輩子我不會花錢嘗試第二塊。據說,這是奧地利所有蛋糕中最好吃、最出名、最受歡迎的一種。維也納機場有一處專門銷售薩赫蛋糕的門市,那裡經常賣到缺貨。
  可能是我不喜甜食之錯。不過,我們那一桌,每個人都說不好吃。
  臨行前的最後一頓晚餐,旅行團特別安排「炸豬排、薩赫蛋糕」。後來坐華航回台灣,機上也提供一塊薩赫蛋糕。這兩次都是「山寨版」薩赫蛋糕,我都淺嘗一口就放棄,因為不如正版的薩赫蛋糕。
  難怪薩赫飯店的蛋糕特別有名。
  不管多麼有名,在我的嘴裡仍然不夠細膩、不夠好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