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(上)


  我很少對某一個國家有「先入為主」的印象。
  所謂「先入為主」就是親自造訪之前,內心對這個國家已經有了「好」或「壞」的「定見」。
  我總是來過、看過之後,才會有感覺。
  而且不管哪一個國家──是先進或落後、是專制或民主、是貧窮或富裕……,只要沒去過,我都有「一探究竟」的欲望。
  是的,不管哪一個國家,唯一的例外是印度!
  印度是這個世界我唯一不想去的國家。
  之所以對印度有如此不好的印象,主因是十多年前閱讀余秋雨的《千年一嘆》,裡面〈我拒絕說它美麗〉乙章清楚描述他某天早晨觀看「恆河晨浴」的經過與心得。
  這章節的內容我放在文章最後,有興趣的讀友可以參考看一看。
  總之,讀完〈我拒絕說它美麗〉的內容之後,我對印度的印象惡劣至極,因而生出「今生絕不去印度」的想法。後來網路盛行,朋友之間各種文章傳來傳去,偶爾會看到一篇描述某人到印度旅遊,回國後得了什麼怪病,身體不舒服好久好久的文章。
  儘管道聽塗說,但這更加深了我對印度的負面印象,從而堅定了今生不去印度的想法。
  想法歸想法,許多時候現實會逼迫人們轉變想法。
  或許是因緣際會,一個多月以前我再度重出江湖,應朋友之邀,進入一家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公司。
  基於工作需求,十一月初,我與公司同仁前往印度參加商展。
  從知道要去印度,我心裡就七上八下,因而在出發前特別前往藥房,備妥各式止瀉藥、止痛藥,唯恐此行感染奇怪的病菌;同時也買了一大包蘇打餅乾,就差點沒帶一整箱礦泉水(實在太重,放棄了),此外也有了心理準備──我即將前往一個極其落後、混亂、不衛生的國家!
  就在這種懷疑、不安,以及憂慮的心情中,我坐上飛機,飛往號稱「全國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」中心的印度首都新德里。
  由於機場新建沒幾年,裡面還算清潔與現代。可是,一走出機場大廳,隔了一條馬路的停車場角落便躺了幾位遊民。至於路上來來去去的計程車,絕大部分都很爛、很小、很不安全。
  所幸旅行社安排給我們的是一輛新型、七人座計程車。
  而在我們等候上車之時,四、五個「閒人」見我們行李太多,幾個人一湧而上,七手八腳地幫我們搬運行李。
  他們沒有徵詢我們的意見,動作敏捷地把行李搬上計程車。接著,一位年輕人帶著微笑,客氣地要求我們付小費。
  國家的門面如此,其他可見一般。
  不過,接下來的狀況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。
  我們搭乘的計程車是當地旅行社安排的。當我們走出機場大廳,司機已經拿著名牌等候在人群之中。我們順利會合、順利上車、順利出發,問他要去哪一家飯店,他也說知道、沒問題。
  離開機場時是半夜十一點半,這時段不可能塞車,司機說車程約一個小時。
  猜猜看,我們幾時抵達住宿的飯店?
  很難令人相信──凌晨三點──足足晚了兩個半小時!
  為什麼延後那麼久?
  首先,旅行社說錯了飯店,或是司機沒有聽清楚,總之一個小時之後到達的不是我們預訂的飯店。等弄清楚了是哪一家飯店,再度出發以後司機又迷了路。
  印度真的好大啊,尤其在凌晨時分,路上沒有其他車輛,亂七八糟的大道、小路四通八達,每一條道路在夜色中看起來都差不多,走著走著司機就迷路了。
  我們反覆地在夜色中東奔西繞,偶爾經過另一家飯店就停下來問路,如此這般可能走遍了大半個新德里,好不容易才在凌晨三點抵達目的地。找路的過程中我不斷思索:印度幅員廣大、道路錯綜複雜,他們的車子為什麼不加裝電子導航系統?
  可能你會覺得無聊,沒有就是沒有,這時刻想這種問題有什麼用呢?
  不過,就是因為我在想這種問題,乍然間讓我想到:智慧型手機不是有Google地圖嗎?
  想到這,我連忙請同事打開智慧型手機。
  後來透過網路地圖的導引,我們這才在凌晨三點抵達飯店。否則,誰能擔保我們抵達印度的第一天,會不是在夜色中「車遊」了一整晚!
  由於飯店如此難找,我以為必然是一家很小、很不出名的飯店,誰知到達時才發現,那是一家很大、很高的五星級飯店,入口處的標誌十分清楚(相片一),司機又宣稱他是新德里土生土長的印度人,擁有二十六年開車經驗──聽到這番言論,我能講什麼呢?

相片一:飯店入口
  除了印度太大,大到土生土長的本地司機也搞不清楚東南西北,要不然就是他們太好客,知道我第一次來印度,因而不計成本、不辭辛勞地開車帶我參觀新德里的夜景?
  感恩啊!
  當我表達內心的感謝之意,司機笑得合不攏嘴,歡歡喜喜地和我合照一張(相片二)。

相片二:非常好客的印度司機在夜色中和我合影(這時是台灣的凌晨五點,看出來了嗎──我快累呆了)
  印度人不單好客,還很和氣……,最起碼和我比起來,心平氣和許多。漫長的尋路過程中,那位司機不慌、不急、不氣、不怕,還能氣定神閒地跟我介紹印度的歷史。比起印度人「不動如山」的修養,我們中國人差了一截!
  不過,等我住進這家號稱五星級的飯店,儘管房間、浴室都很大,浴室用品也不差,樣樣看似都符合五星級的標準,但唯獨一個字──靜,就證明它不是五星級。
  它的隔音不徹底,房外人的走動、講話聲隱約可聞。
  儘管有點雜音,但已是凌晨三點,我草草盥洗,倒下就睡著了。
  第二天起床,拉開窗簾往外一看,只見下方兩條大馬路幾乎形成丁字形,就因為中間隔了一條彎彎小河,竟然就斷成兩截(相片三)!

相片三:幾乎形成丁字形的兩條馬路
  請注意相片三,上方四線道馬路若能再延長三、四十公尺,便可和底下那條四線道馬路連在一起,交通不會順暢許多嗎?
  為什麼兩道馬路無法連在一起?
  因為河流是縣界,兩條馬路由兩個地方政府負責?或是修路與造橋的是兩個單位,彼此不能協調?
  不管原因是什麼,單單是這半天,我已充分領教印度人的辦事能力與個性。
  早餐在飯店吃自助餐,菜色偏西式,感覺不出印度的特色,但花樣繁多、品質不錯,我大吃一頓,完全沒考慮衛生不衛生的問題,接著坐計程車離開飯店,前往商展會場。
  一旦離開飯店,頓時好像跌入另一個世界,並讓我回想起當年在上海近郊吳江市蘆墟鎮的日子。
  眼前一景一物幾乎就是六、七年前蘆墟鎮的翻版──滿街的行人、各種奇奇怪怪的交通工具,全都不遵守交通規則,喇叭聲此起彼落。
  在蘆墟,我還看不到太多「無所事事」的閒人。可是在這裡,偶爾轉到一個街角,便可瞧見一群閒人蹲在那兒發呆。他們或望著灰濛濛的天空,或看著來往的車輛,眼神空洞,沒有任何表情。
  或許這就是印度出了那麼多大哲學家的原因──生活太閒,腦袋瓜子習慣了天馬行空地思索人生的大問題。
  「閒人望天」形成印度特殊的景觀。
  另一個特殊景觀是漫步在街頭的牛群(相片四)。

相片四:無人豢養的印度神牛
  由於宗教關係,印度人民把牛看成神聖不可侵犯的「神牛」。牛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街行走,隨意吃牠吃得到的食物,人們不能打牠、不能趕牠,不能要求牠工作,甚至不能對牠按喇叭。
  儘管如此「神聖不可侵犯」,但由於缺乏主人的豢養與照顧,我在印度見到的牛,十之八、九都顯得髒,而且部分「瘦骨嶙峋」到可憐的地步。
  印度有多少神牛?
  根據資料顯示,印度是全球最大的「牛國」,總數達二億多頭,佔全世界牛群總數四分之一。
  待在印度這段日子我常在思考:如果印度發生餓死幾億人口的大饑荒,他們是吃牛不吃?
  街上的秩序雖然一片混亂,但亂中有序,大家各走各的、各開各的,二十多分鐘後我們到達商展會場,同仁們戴上口罩,開始現場布置工作。
  我們的人數不多,可是動作很快,兩、三個小時就完成攤位的布置工作。可是我左右看看,許多攤位僱了本地的臨時工,他們的人數很多,做事的卻很少,有一部分根本就躺在地上睡大覺。
  我暗暗觀察了一陣子,後來總算看明白了──不管有幾個工作人員,同時之間「工作」的似乎只有一個人!只要有一個人在工作,其他的人或躺、或蹲、或坐,如此這般好像就算盡到了「分工合作」的本分!
  這種日子或許錢賺得不多,但壓力不大,生活充滿了輕鬆的氣氛。
  晚餐時大夥都說想吃道地的印度菜,因而特別上網查資料,找到附近頗具知名度的印度菜餐廳(相片五)。

相片五:第一天晚餐在這用餐
  當然,最能代表印度特色的食物應該是路邊攤。但是謝謝,想到印度的衛生習慣,我寧可吃從台灣帶來的蘇打餅乾。
  印度菜我在台灣吃過幾次,談不上好,也說不上壞,總之沒有特別的印象。
  然而這一晚的這一餐(相片六),我只有一個字形容:棒!

相片六:第一天晚餐
  我喜愛麵食,單單是「中下」那張很有嚼勁的餅,我就不得不說它棒。
  至於「左下」烤蝦在相片中的賣相不好,其實在現場看起來很棒,而且每一隻幾乎都有小龍蝦那麼大。
  另外「左上」的綜合蔬菜沙拉,請各位仔細看清楚,五顏六色好美麗吧?吃起來也很新鮮哦。可能這道菜我一個人就吃了一半。
  還有「右上」與「右下」這兩道,一道是雞,一道是羊,肉質鮮美,撕餅沾著醬料吃,有點辣又不太辣,極對我的胃口。
  唯一普通的是「中上」那道小烤餅,可能混合了起司與玉米,帶了一點點的甜味。
  也可能是用餐之前我太餓,而飢餓是最佳的調味料,所以感覺這一餐「棒極了」!
  至於它的花費,每人還喝了兩瓶進口啤酒,一人平均五、六百元(台幣,以下皆同)──便宜啊!
  吃完這頓飯,我對印度的壞印象全改變了。